欢迎访公司网站!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13583830201

北方区咨询:18763808758张经理

南方区咨询:13355383908屈经理

地址: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

行业动态

您当前位置:山东赛诺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急性创伤性昏迷患者的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
点击次数:
 

历史上,意识障碍在严重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非常常见。这些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在病情稳定后仍处于昏迷状态。来自创伤性昏迷数据库的报告显示,41%的长期昏迷患者在受伤事件发生后6个月内有望恢复意识,52%的患者可在1年内恢复意识。因此,通过使用现有的有效干预措施,加快康复,是改善预后和功能结果的关键。


迄今为止,针对昏迷唤醒的治疗方案已经开发出多种多样的方案,而且前景广阔。使用药物制剂、外科治疗、物理刺激等直接途径或间接途径(感官刺激、音乐疗法和电刺激)已经在临床中应用。虽然在这一领域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没有发现任何有力的证据支持这些措施。大多数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稳健的研究设计,参与研究的人数少,缺乏适当定义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没有使用标准化的评估测试。这些局限性使我们无法对新疗法的疗效得出明确的结论。


在过去的20年里,RMNS引起了重症医师、康复专家和临床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第一篇关于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昏迷的文章发表于1999年。周围神经刺激唤醒严重受伤大脑的理论是基于十年前的一个早期项目。1987年,在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Durham, NC),有一个独特的研究项目,使用前臂电刺激来引导C5型四肢瘫痪患者在语音控制下使用瘫痪手握手。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不仅部分受神经支配的同侧上臂肌肉因为经皮神经肌肉刺激器的重复传入信号而变得更强,而且对侧未受刺激的近侧上臂肌肉也变得更强。这种交叉效应并不是由颈脊髓水平所介导的。电化学脉冲的传输需要经过颈索、脑干、丘脑和大脑皮层,然后在胼胝体中将脉冲传输到对侧大脑半球。接下来脉冲传到未受刺激手臂的传出通路产生无声运动,它的来源是另一只前臂上的电刺激器。


此后,在1990年代早期和中期东卡罗莱纳大学(格林维尔,北卡罗来纳州)和弗吉尼亚大学(夏洛茨维尔,弗吉尼亚州)的医疗中心以及日本进行了一些试点研究。右侧正中神经被选为进入网状激活系统、丘脑和占主导地位的左大脑半球皮层的门控。选择右正中神经,不仅是因为它有很大的皮层代表性,也因为大多数人,无论这个人是右撇子还是左撇子,都是左半球占主导地位。以40hz频率经皮刺激20秒,40秒停止,每天8 h,持续2周。通常情况下,GCS分数会稳步上升。


重要的是,这些试点研究包括两个随机试验。1999年在Cooper和同事进行的第一个随机双盲研究中一组6名昏迷的TBI患者随机接受RMNS治疗或虚假刺激,并进行了随访。纳入的患者复苏后GCS评分为4 ~ 8分,伤后1周内开始RMNS。与对照组相比,RMNS组恢复更快,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有所改善,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缩短。2001年佩里和他的同事报告了另一项试验,对6名接受过RMNS治疗的患者和4名对照组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结论是,使用RMNS治疗可以更快地从昏迷中恢复,并提高FIM平均评分。虽然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受刺激的受试者中观察到一个明确的倾向,即更早地从昏迷中苏醒。库珀和同事的评论总结过去RMNS的经验和现有证据潜在的局限性。他们鼓励在这个科学问题上使用更大的样本和稳健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从2005年到2011年进行了本研究,采用了更大的样本量和前瞻性的对照设计。共招募了437名具有良好平衡基线特征的患者。除51例(11.7%)患者失访外,我们的研究表明,电刺激右侧正中神经可帮助昏迷的TBI患者恢复。RMNS组在2周电治疗期间GCS评分有所改善(尽管无统计学意义)。电治疗的患者在受伤后6个月意识水平和功能独立程度有所提高。此外,没有证据表明这种技术会产生不良影响。两周内两组GC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提示RMNS的疗效可能在长期随访中更为明显。


电刺激在昏迷患者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过去的研究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解释。一个理论是,RMNS通过刺激蓝斑核和中缝背核(分别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系统和5 -羟色胺能神经递质系统的起源)来增强ARAS的活性。第二种机制与神经营养因子有关,包括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它们在神经可塑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沉默的或受伤的突触被转换成有功能的突触。第三种理论是,在刺激正中神经的过程中,大脑血流量增加,脑细胞内神经递质代谢增强,这有助于从昏迷中苏醒。第四个潜在的机制是RMNS可能激活丘脑和皮层之间的投射。这个机制是在最近十年被发现的。


目前的研究有几个局限性。首先,分配是基于患者的出生日期,而不是随机的方法。可能存在选择偏差。然而,该研究是在437名患者的大样本中进行的,并采用了基线特征很平衡的前瞻性对照设计;选择偏差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能很小。第二,出院后是否接受过高压氧治疗等其他康复干预尚不清楚。然而,从科学证据的角度来看,包括高压氧治疗在内的康复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效果仍不清楚。第三,437名参与者中有51人(11.7%)在随访中失败。第四,神经肌肉紊乱。神经病变,是急性脑损伤后昏迷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它阻碍了有效的电刺激,延长了昏迷病人的恢复时间。在我们的研究中还没有评估神经病变的存在和对结果的影响。由于上述偏见无法排除,研究的有效性可能会受到质疑。我们建议对研究结果的解释也要谨慎。在未来,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随机、双盲、假对照研究。


本文转载自微信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产品
推荐新闻